成就万千孩子绿茵梦想

我市建成15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

版次:02    作者:2025年11月01日

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校园足球赛。

本报讯(记者 田蓉 郑嘉豪 敖靖杰 陈伟宁 摄影报道)当“川超”的加油呐喊响彻巴蜀,足球的激情已悄然浸润达州校园。在达州,校园足球早已超越单纯的运动项目,成为涵养青少年品格、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。从课堂普及到社团深耕,从校园联赛到人才输送,一套“普及筑基、提质赋能、成才护航”的培育体系已然成型,让万千少年在绿茵场上追逐梦想、茁壮成长。

近日,在宣汉县南坝镇第一中心小学的足球场,3至6年级的学生们身着统一训练服,在教练指导下展开传切配合、折返跑训练。带球、转身、射门,一系列动作虽显稚嫩却充满力量,足球运动的快乐尽情流淌。作为2023年获评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,南坝镇第一中心小学将“普及优先、以球育人”理念深植办学实践,实现足球教育全年级覆盖——从低年级趣味足球游戏到高年级专项技能训练,足球元素渗透校园生活方方面面。

“我们把足球融入课堂,通过体育课、课后社团培养足球兴趣,同时坚持举办班级联赛和校际交流,让孩子们走出去竞技。”副校长杨小江介绍道。该校足球队队长杜然的话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:“足球带来健康和快乐,让我更自信。”

这样的普及场景在我市随处可见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建成15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、23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幼儿园(含2所示范园),另有10所省级足球示范学校和36所省级足球特色学校,构建起多层次、广覆盖的足球运动发展格局。

如果说普及是校园足球的根基,那么系统化培养便是提质的核心。通川七小新锦学校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,自主研发的校本足球教材将技术训练与趣味教学相结合,让课堂成为技能提升主阵地。该校男女足球社团常态化开展训练,课后服务时间的绿茵场总是人头攒动,浓厚氛围让足球成为校园最热门的运动。

“作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,我们开设系统课程,更注重师资建设。”七小新锦学校体卫艺副主任杨波表示,学校拥有多名持有C级、D级足球教练员资格的专职教师,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足球赛事,在区、市、省级比赛中屡获佳绩。

从兴趣萌发到特长养成,我市为足球少年铺设了贯通式成长通道。多所学校设立体育特长班,将足球纳入专项培养,实现运动技能与文化学习协同发展,让少年足球梦照进现实。

“2015年至今,足球体育特长生高考上线人数近100人次,今年‘川超’大名单里有刚毕业的校友和在校学生各1名。”宣汉中学专职体育教师、校园足球D级教练李敬华的话,印证了足球特长生成才通道的畅通。

作为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,达州正深化“政府主导、学校主体、行业指导、社会参与”治理模式,聚焦教学训练优化、竞赛体系完善等关键环节,让绿茵场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“活力引擎”,推动校园足球事业向更高质量迈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