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竹县20余万亩再生稻开镰

预计总产量突破1.9万吨

版次:01    作者:2025年10月18日

欧家镇千亩再生稻示范片。

本报讯(记者 魏磊 摄影报道)金秋十月稻浪翻金,大竹县20余万亩再生稻进入丰收季。当地通过优先选地、优选品种、优配技术的“三优先”举措,推动再生稻成为晚秋粮食稳产保供的“压舱石”。目前,全县再生稻有收面积超过15万亩,预计总产量突破1.9万吨。

在大竹县欧家镇千亩再生稻示范片里,一派丰收繁忙景象:村民们弯腰挥镰,收割金黄稻穗,抢收节奏紧凑有序。“今年栽了10亩田,第一季亩收600公斤左右。第二季再生稻收成很好,每亩大概收230到250公斤。”欧家镇新四村村民邓有干说道。

据了解,当地再生稻采用“头茬机械收、二茬人工割”的模式:8月下旬头茬稻收割时,特意保留30—40厘米稻桩,经科学管护唤醒休眠芽二次抽穗,实现“一季双收”。“由于前期水稻机械收割对稻桩造成了碾压,再生稻生长周期和成熟度不一致,后期形成了两次成熟。如果对再生稻也采用机械收割,会对正在生长的再生稻造成伤害。所以我们采用人工收割,这样可以确保正在生长的再生稻正常成熟。”欧家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、高级农艺师骆光国介绍。

为推动再生稻产业稳量提质,大竹县锚定晚秋粮食生产目标,实施优先选地、优选品种、优配技术的“三优先”战略:在规划布局上,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、水资源丰富的田块;在品种选择上,优先选用宜香优2115,品香优秱臻等本地适宜品种;在田间管理上,落实蓄留高桩、早施粒芽肥、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。今年,全县蓄留再生稻20余万亩,从目前长势来看,有收面积15万亩以上,产量可突破1.9万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