版次:02 作者:2025年09月06日
本报讯(记者 杨鹰 刘强)今年,达川区将再生稻培育作为破解种粮效益瓶颈、提升土地复种指数的核心抓手,通过田间课堂传技术、技术团队蹲点指导等方式,全力冲刺“吨粮田”目标,为全年粮食丰产筑牢根基。
秋日田间,丰收正忙。在达川区平滩镇定龙村的稻田里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中稻+再生稻”超高产攻关暨“吨粮田”建设技术培训会在此开讲。
“要施好立芽肥,这是再生稻的第一个关键期。什么时候施立芽肥呢?就是在谷粒刚变成绿豆色的时候。”达川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明说。
“再生稻是播种一次、收获两次的水稻,头季收割后,利用稻桩重新发苗、长穗,能够再收一季。再生季具有生长期短、成本低和米质优等特点,经济效益较好。”培训现场,农技人员围绕再生稻品种选择与管理技术展开细致讲解。农户听得认真,不时提问交流。
当前,平滩镇9700余亩种植水稻正处中稻收割高峰期。为确保“一种双收”效益最大化,该镇组织农技服务队深入各村社,大力宣传再生稻蓄留政策和关键技术,引导农户科学管护,力促再生稻稳产高产。
“我们镇2025年计划蓄留再生稻3000亩。后续将加大宣传力度,组建技术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对再生稻促芽、施肥等关键环节进行系统指导,力争实现中稻亩产700公斤、再生稻亩产300公斤的吨粮田目标。”平滩镇副镇长刘升波表示。
据了解,今年达川区水稻播栽面积43.59万亩,计划蓄留再生稻8.1万亩,建立千亩示范片2个,百亩超高产攻关方3个。通过科学种植和建立示范点,以点带面推动先进技术与优质品种的规模化应用,让科学种植覆盖更多田间地头,为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筑牢根基。
“我们将抢抓时间,组建技术指导小组,分赴各乡镇开展再生稻田间技术培训,指导农户蓄好稻桩、关水施肥、扶正稻桩、一喷多促等关键环节。”达川区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冉川表示,力争全区“中稻—再生稻”亩产实现1000公斤以上,再生稻增收1.6万吨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