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的花

版次:07    作者:2025年08月29日

“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迢迢暗度。”每到七夕,纤薄云彩在天空变幻身姿,替人间传递着绮丽的情爱。这份藏在时节里的心意,任凭岁月变迁、风雨洗礼,始终未改。

情爱是世间最美的风景。无论距离多远、时光多长,它总能越过茫茫人潮,在时空里撞出绚烂火花——或许是不经意的一次回眸,便叩动心扉,藏着爱的神秘力量。

我曾是个对爱情满是幻想的小女人。懵懂年华里,总觉得爱情该如诗词般荡气回肠,如小说般跌宕起伏,如散文般清雅芬芳,甚至盼着在某个未知时刻,与它不期而遇。可现实从不如梦,我与先生的相识,是最传统的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。初见时,那份古老的见面方式,并未拨动我心底的弦。

那时的先生木讷寡言,更不会说甜言蜜语。每次骑摩托车到我工作的地方接我,也只有两句话:一句是“坐好,走了哈”,另一句是“到了,下车慢点”。闲时,他便默默地陪我父亲下地干活,可这些,都不是我曾憧憬的爱情的模样。

直到某天,他没像往常一样来家里帮忙,而是去县城参加培训会。那天我在地里帮父亲掰玉米,玉米地像口倒扣的铁锅,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。长长的玉米叶挺着高傲的秆,连骄阳都晒不弯它,我仰着脖子、抬着胳膊在地里穿梭,锋利的叶边在手臂上划出道道深浅不一的血口。夕阳把我涨红的脸映得更艳,湿漉漉的头发缠着玉米叶贴在头皮上,又痒又闷。我机械地在地里来回走,满心盼着日暮降临,盼这苦累的一天早点结束。

直到天边的云彩滑落到山顶,我等来了落日,也等来了赶回来的先生。他没说一句话,径直接过我肩上的背篓,挎到自己肩头,又把我拉到一旁,让我坐在地坎边歇着。看着他在地里笨拙忙碌的样子,我忍不住笑了——他本是被家里娇惯着长大的,此刻却像长工一样埋头苦干,沉甸甸的玉米把他的肩膀磨得通红。那一刻,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撞开了缝隙,爱的风一下吹进了心里。残阳洒在他坚实的脊背上,我忽然懂了:爱情从不是风花雪月的幻想,而是他接过背篓的那一瞬间,在我心底悄悄绽开的花。我望着他,他也转头盯着我,忽然像变魔术似的,从口袋里掏出一朵紫色野花,轻轻插在我的发间:“给你的,七夕节礼物。”

我的心弦猛地一颤。眼前这个木讷的男人,竟记得七夕?竟会给我送花?

这朵野花没有玫瑰的热烈,没有百合的芬芳,也没有茉莉的纯洁,可先生给了它最特别的使命——把它一生中最美的绽放,献给了我们的爱情。我承认,收下这份礼物时,我已然芳心暗许。后来的许多年,先生再没送过我鲜花或礼物,可我从未后悔。毕竟,一日三餐的温热,四季不断的清粥小菜,本就比任何鲜花都更珍贵。

后来,我读了不少诗词,也知晓了无数动人的爱情故事:卓文君为爱私奔,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相守,牛郎织女鹊桥相会……可在我心里,这些都不及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深情陪伴。

我渐渐明白,七夕终究是个浪漫的神话。那种“转山转水转佛塔,不为修来世,只为途中与你相见”的爱情,或许只在文人墨客的文字里。如今更有无数英雄壮士,早已把“七夕花前月下”抛在脑后,国泰民安,才是他们一生的执念。

暮色渐浓,清风徐来,斜阳卷着最后的黄昏。绵长的路途里,藏着我对他们的几许惦念。唯愿每一个守护家国的人,都能在七夕的夜里,感受到我们这般平凡却温暖的爱,相伴左右。

□青婉